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培养人们获取、评估和有效使用信息能力的教育活动。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,这带动着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起来。
自1980年代起,山东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统一教学管理下,开设了系列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,以提升山东大学学生的信息素养。其中,针对本科生的课程有:《信息检索与利用》(通识核心课)、《文献检索》、《信息检索》(理科、工科、人文、社科等方向)、《医学文献检索》、《情报分析与预测》、《经济情报》、《中国学术评价》、《学术能力成长》、《发现图书之美》、《文献检索与利用》(威海,通识核心课)等数门课程,开课形式为全校通选、限选、必修和暑期项目;针对研究生的课程有:《数字信息检索与利用》、《文献获取与利用十讲》、《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》、《医学文献检索》、《文献阅读》(威海)等,开课形式为全校公共选修。另外,为了拓展文化教育功能,图书馆还针对本科生开设了《中西文学比较》等人文素养全校通选课。
一般而言,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,主要包含如下教学内容:
1、信息获取技巧: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检索技术、检索方法、检索模式、检索策略等,通过目录、题录、摘要、全文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来获取所需科研信息。主要介绍分类、主题(如关键词)等基于内容的检索,以及题名、作者、作者单位等基于非内容的检索,科学使用词表、加权、聚类、过滤器等提升检索效率。
2、信息评估与筛选:教授学生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、准确性和权威性。通过讨论如何辨别偏见和虚假信息,提供一些判断信息质量的指标和方法。
3、学术诚信与引用:教授学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,包括如何正确引用文献和遵守版权法规。通过介绍引用格式和引用管理工具,帮助学生规范引用自己的作品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。
4、信息利用与创新: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,进行整理、分析和综合。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、支持论证,并鼓励他们在信息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。